发表时间:2022-06-25 来源:中医技术学习-中医医师考试网浏览量:157
传统师承中医学习,中医内科学知识点众多,今天中医师考试辅导网小编真乐观I了肺痨证治分类:气阴耗伤证的知识点,希望对大家学习中医有所帮助,具体如下:
传统师承中医学习:中医内科学-肺痨证治分类:气阴耗伤证
肺痨
细目一 概述
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,以咳嗽、咯血、潮热、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。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,现代医学的肺结核基本与之相同。
证治分类
临床上将分为肺阴亏损、虚火灼肺、气阴耗伤、阴阳虚损等证候,反映了肺痨阴虚为本,阴虚失润,阴虚火旺,日久耗气,阴损及阳的演变规律。
气阴耗伤证
主症:咳嗽无力,气短声低,咳痰清稀色白,量较多,偶或夹血,或咯血,血色淡红,午后潮热,伴有畏风,怕冷,自汗与盗汗可并见,纳少神疲,便溏,面白颧红。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。舌质光淡,边有齿印,苔薄,脉细弱而数。
治法:益气养阴。
方药: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。常用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甘草、山药、北沙参、麦冬、地黄、阿胶、五味子、冬虫夏草、白及、百合、紫菀、款冬、苏子。
气阴耗伤证,夹有湿痰者,可加姜半夏、橘红、茯苓等燥湿化痰;咯血量多者,可加山萸肉、仙鹤草、锻龙牡、参三七等,配合补气药,共奏补气摄血之功;若见劳热、自汗、恶风者,可宗甘温除热之意,取桂枝、白芍、红枣,配合党参、黄芪、炙甘草等和营气而固卫表。本证诊治宜益气养阴,补肺健脾,忌用地黄、阿胶、麦冬等滋腻药。进而言之,即使肺阴亏损之证,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,兼伍甘淡实脾之药,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,以免纯阴滋腻碍脾。但用药不宜香燥,以免耗气、劫液、动血。
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仅供参考和阅读
以上内容就是中医师考试辅导网小编整理的关于“传统师承中医学习:中医内科学-肺痨证治分类:气阴耗伤证”的相关内容,医学备考很枯燥,容易心烦意乱,中医师考试辅导网小编提醒备考学员,要合理安排备考计划,掌握学习方法,合理调节学习情绪,避免自我放弃,学习方法其实有很多。想要了解更多医学考试报名审核信息、复习资料、备考干货请关注中医师考试辅导网,这里有更多的考点资讯、考试动态等你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