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2022-03-12 来源:中医技术学习-中医医师考试网浏览量:193
冬天血压为什么会更高?中医学习班今天就这个问题展开详细阐述,希望对血压高的朋友有所提示。
有高血压的人会发现,相比于夏天的血压,每到冬季就会有所上升,不少人服用的降压药需要加量,
有些人夏天可以暂停服用降压药血压也能保持在控制目标,到了冬季就必须重新开始服用。
冬天为什么会血压比原来高呢?
一
血管遇冷收缩
冬天的温度会明显下降,而血管也会遇冷收缩,收缩后的血管,会使得血液流通的阻力加大。血管外周阻力增加,患者的血压也就随之升高。
二
冬季容量增加
血管收缩一方面使得外周阻力增加,另一方面血管收缩天气寒冷会使得出汗减少,而冬天的血液流速减慢使肾脏灌注减少,排尿减少。出汗少,排尿少使血容量增加,也会升高血压。
三
运动减少所致
冬天气温寒冷,我们的活动欲望减少,室外活动也随之减少,而运动减少的后果则是肥胖增加,使得血压有所升高。
四
冬季进补所致
冬季大家都知道要进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进补的可实现性也大大增加,而进补带来的也是肥胖和容量负荷加重。这些也会使得血压升高。
其实,人体的血压不仅随季节会有高低变化,在24小时中也有一定的变化,而且还会随生活习惯而有变化,有高血压的人对此应当有足够的了解,
才能对自己的血压做好监测,更有效地控制血压,比如:
白天血压比夜间血压高
人的血压在全天呈现“两峰一谷”的变化,即在早晨6:00-10:00之间会出现全天血压高峰,尤其以清晨血压高;
随后会下降至下午16:00-18:00再次出现第二个血压高峰,但会略低于早晨的高峰血压;
随后又会下降,至半夜出现全天血压的低谷,比白天高峰的血压低10-20mmHg,
这样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人体白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应付生活琐事,夜间能让机体组织器官得到休整的需要。
餐前血压比餐后血压高
进餐后由于大量的食物需要经胃肠消化吸收,大量的血液会聚集在胃肠的血管确保消化吸收顺利进行,
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流量相对减少,血压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,有高血压的人自身血压调节机制存在障碍,
这种情况会表现得更为明显,正因为餐后血压有所下降,很多人可能出现脑血管供血减少而出现想睡觉甚至头晕的感觉。
躺着比站着的血压高
这种情况在有高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中比较多见,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,
一方面是血管发生了老化及动脉粥样硬化,从卧位转为站位时,全身血液受重力的影响大量流向下肢,
导致上半身尤其是心脑重要器官供血不足,很容易发生眼前一黑、失去知觉、跌倒等意外,
所以有高血压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从躺着到站起时要慢一点,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。
饮酒后血压会有下降
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分解代谢,产生的代谢产物乙醛是一种较强的血管刺激物,可以刺激血管扩张,
血管管径扩大减小了血流的阻力,血压便会有所下降,直至酒精被完全分解代谢完,血管所受的刺激消失,
血压就会回弹甚至超过先前的水平。所以有高血压的人晚上喝了酒,
第二天早晨的血压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升高,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会大大增加。
情绪激动血压会大幅上升
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有人生气或兴奋时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,就是因为情绪的剧烈变化使机体内分泌发生应激性紊乱,
大量升压的激素被释放出来,瞬间使血压发生大幅升高,有高血压的人由于心脏功能下降、脑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而来不及做出反应,
就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。
健康更受重视,与健康、养生有关的需求,也越来越普遍。因此,国家政策关于健康行业从业者的要求,
也更规范化、专业化。这也使得更多想从事中医养生的相关人员需要继续教育,具备相关从业资质。
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“中医学习班-冬天血压为什么会更高?”的相关内容,中医可以控制高血压吗?中医在于对身体的调理,找到症因,调理好,身体自然就会恢复,不像西医治标不治本,吃了降压药只能控制一时,需要经常吃,不能停,停药血压就控制不住,所以中医好不好,你觉得呢?想要学习中医技术,咨询我们中医师考试辅导网的在线客服老师吧。